靠“土味+技术流”混搭,把田间地头拍成赛博舞台,三个月涨粉百万。
账号冷启动:从“杀蟑螂”到“杀疯流量”
谁能想到,两年前“广西小强”还只是街头消杀队里一个扛喷雾器的后生仔。夜里收工,他把GoPro绑在电瓶车头,拍下一则“灭蟑第一视角”,配上周杰伦《漂移》的副歌,15秒短片在抖音蹿到热搜尾端。那一夜他意识到:冷门行当也能长出流量翅膀。
第二天他注册新号,名字直接叫“广西小强”,头像用一只戴墨镜的蟑螂手办,记忆点拉满。内容路线被迅速框定:直播不卖惨,把“消杀”拍成“电竞”,把“广西”拍成“赛博”。
内容三板斧:让网友边恶心边上头
第一斧:超微距镜头+ASMR收音
小强花两千块改了一支显微镜头,蟑螂触须上的倒刺像黑森林一样压满屏幕;再配一副骨传导麦克风,捕虫纸“啪”一声黏住目标,弹幕齐刷“颅内高潮”。恶心与爽感并存,停留时长直接拉满。
第二斧:剧情反转,给害虫写“人物小传”
他先拍“蟑螂家族深夜开会”,再拍“螳螂捕蟑黄雀在后”,网友以为在看动物世界,结果小强突然闯入,一喷灭门。反差让评论区吵成两派:一派心疼蟑螂,一派直呼过瘾。有争议就有热度,算法顺势加码。
第三斧:地域梗+双语弹幕
“广西普通话”自带喜感,小强再把壮语夹杂其中,比如“今天灭‘嘎摸’(蟑螂)咯”,北方观众听不懂,疯狂截图求翻译;两广观众秒懂,弹幕刷“壮话十级”。方言成为天然护城河,同类账号难以复制。
直播变现:不靠打赏,靠“隐形货柜”
很多人问:直播间一不卖面膜二不卖辣条,靠什么赚钱?小强把收入拆成四块:
- 消杀服务团购:本地餐馆、宾馆打包下单,线上预付,线下上门,一单均价800元,月入十五万打底。
- 定制设备分销:超微距镜头、环保杀虫剂、LED头灯全部挂橱窗,他拍啥网友买啥,佣金20%,月销三万套。
- 知识付费:把“家庭灭蟑十招”做成19.9元电子课,更新八期,卖出七万份,几乎零成本。
- 政府创卫项目:账号影响力被城管部门看见,直接签约“公益灭蟑进校园”,一场报价五万,名利双收。
流量密码:算法偏爱“极端场景”
抖音流量池就像一层层筛子,只有极端信息才能跳级。小强总结了三条“极端”:
- 极端微观:镜头离蟑螂一毫米,连口器都看清,观众瞳孔地震。
- 极端速度:三秒出剧情,五秒来反转,十五秒结束,完播率飙到42%。
- 极端声音:杀虫剂“呲”一声被放大成枪响,ASMR群体自动收藏。
平台要的是“停留+互动”,小强把恶心做到极致,反而让数据漂亮得不像话。越垂直,越破圈,这就是短视频的悖论。
团队配置:四个人如何日更三条
外界以为他背后有MCN,其实团队只有四名“发小”:
岗位 | 职责 | 薪酬 |
---|---|---|
小强本人 | 出镜+策划+剪辑 | 利润60% |
阿俊 | 微距拍摄+特效 | 固定8000+分红 |
阿妮 | 场务+道具蟑螂养殖 | 固定6000 |
老表 | 商务对接+发货 | 纯提成10% |
他们每天下午四点开会,用“飞书多维表”排期,当晚拍、当晚剪、凌晨两点定时上传。没有PPT,没有日报,一切用数据说话。
风险控制:平台封禁与公众审美疲劳
恶心内容极易触碰“低俗”红线。小强给自己画了“三条红线”:
- 不出现活体动物虐杀镜头,所有蟑螂提前冷冻麻醉,再走剧情。
- 不开“吃蟑螂”猎奇路线,避免被外媒截图炒作。
- 每月做一场“公益消杀”直播,拉街道办背书,平衡负面舆情。
审美疲劳更是悬在头顶的刀。为此他预留了“第二曲线”——把镜头对准“白蚁”“臭虫”“红火蚁”,账号名字不变,内容维度不断外扩,让粉丝永远猜不到下一集。
可复制吗?先问自己能不能“脏”
想模仿的人络绎不绝,但90%止步于第一关:敢不敢把镜头伸进蟑螂窝?小强给出的忠告只有一句:垂直内容没有蓝海,只有血海。要么把恶心练成艺术,要么趁早退场。
如果真要入场,他列了四步:
- 选冷门行当:通马桶、抓老鼠、高空擦玻璃,越冷门越没对手。
- 买二手设备:微距镜头、GoPro9、罗德麦克风,一万块就能起步。
- 先拍一百条再谈优化,别指望一条爆火。
- 注册个体户,直播打赏、团购、佣金全部走对公,避免税务暗雷。
未来一年:把“蟑螂宇宙”搬上大屏
小强已与流媒体平台签意向,把直播素材剪成纪录片《蟑道》,预计年底上线。届时他会把摄像头装进模型下水道,做“蟑螂视角”互动剧,观众投票决定哪只蟑螂能活到最后。从短视频到长视频,从直播到剧集,IP化才是终极护城河。
有人问他:不怕观众看腻吗?他反问:恐怖片看了几十年,谁嫌鬼多?恶心不是卖点,猎奇背后的情绪才是。只要人类还对黑暗角落好奇,广西小强就永远有市场。